顯示具有 自我定位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自我定位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Blog創業從「零」開始的真實案例:「大莓羊與茄子醬的Blog冒險日記」(pupanda2005)


image

這是Sweet 100所辨的第一場活動–「大莓羊與茄子醬的Blog冒險日記」;主角:大莓羊 親自現身說法,分享的內容將他如何實現自己計劃–而且從「零」 image開始,最大的收穫–「善用自己專長,而且堅持到底。」;再來「產品定位」要正確;產品是–「圖案(智慧產財權)」,靠「權利金」賺錢,如大莓羊說的,真的是躺著賺。也讓我想到國外的光碟大廠,也是靠權利金賺錢的,這次的演講分享真的很棒,這些知識真的不是學校老師會教的,因此也很期待下一場-「300天的網站保證成功術 」,也熱情推薦給大家。 最後其實我有兩個問題:
  1. 一個問題有人問了,創作這些東西的方法是什麼?因大莓羊待過YAMAHA學過日本相關技術(因時間不夠,就沒講了。)
  2. 另一個,如何整理自己的作品,方便以後應用?

希望有機會知道答案。DSC07285 DSC07287DSC07288

大莓羊親筆簽名的POST CARD

DSC07289 最後用「心智圖」幫助自己將重點作整理,也跟大家分享一下

自我定位-尋找職場核心競爭力


競爭力 這一篇文其實拖了很久,打從我進文大行銷班之前就在想的一個問題,在今天剛好把所有資訊整合起來,說說我對這個的看法~

首先是李顯章老師11/7的課,他給的一個作業,尋找自己在職場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?

每天花點時間想看看,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某一項特點,而且要把想到的全部列出來,前幾天也許先想想自己的絕對優勢,後幾天再想自己的相對優勢,最後再把這些列 表,找出其中的交集,問問自己最熟悉的家人或朋友,對這個特點的看法,不管是褒是貶,用平常心接受他的想法,午夜夢廻再自己想想看,是不是自己所想的有什 麼盲點是沒注意到的。


當他說完後,我提出了一個問題,請老師也談談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其實我當時如此發問,對老師而言其實不是很禮貌,但我又真的很想知 道老師是如何走過來的,李顯章老師擁有2個碩士和1個博士學位,規劃並管理一間醫院...等的經歷,一路走來的過程我相信不是那天5分鐘可以說完的;但我知道除非自己找出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和自己的方向,不然在未來的路上必定一樣風風雨雨,心也一定無法真正定下來。


今天剛好看到一篇短文,作家朱天文,是從讀者文摘10月分中摘錄的,最後一段話給我的感觸最深:「重要的事,你要把最後這一件事做好,做的徹底,做到別人做不到的層次,直到自己成為一條路,成為別人的典範。」


 

 

關於我自己

一 個在三商銀資訊室的工程師,擁有大家羨慕的金飯碗,有良好的工作環境、穩定的薪資、享銀行優惠利率48萬13%、甚至下班還可以看見太陽、而且離家近,騎 腳踏車會就到,單位主管人又好,同事間不會勾心鬥角,在我選擇離開時,我知道要再找到這樣的工作環境,是不太可能的了,但我到底為什麼,選擇離開呢!
我想最大的原因是當時的我看不見這個工作的未來,我真的要這樣待到退休,一輩子就這樣嗎?每年年初可以知道今年會領多少錢、可以放多少假?
後來到網際威信(HiTrust)去,從事有關產品規劃的工作,做了4個月,我發現我一樣找不到自己,我想去學英文,離職後,因緣際會參觀加盟展,選擇技術加盟的方式自己開了一間現泡茶飲店,到今年9月以收店方式收場了,發現當老闆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賺和輕鬆。
接著我報名了文大的行銷企劃班,開啟了我另一段學習的旅程,除了課堂上的書本中的知識,其實我最感興趣的是如何賺錢、如何成功;也許大部份的同學跟我一樣都迫切的想要賺大錢,獲得成功吧!因此我對來上課的老師本身的經歷特別有興趣,想知道他們如何做事、如何賺錢...等,雖然我知道,一技不可二施;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會看的更遠(中了李顯章老師的毒太深了),這未嘗不是一窺別人成功的捷徑。
在天下雜誌專訪周杰倫成長紀實影片第一集:本事(共有4集),也可以知道他就是從小專注在音樂(鋼琴)中,不斷努力,作最好準備,等機會來了,一飛衝天的好例子。
今天(22/15)晚上中視張菲主持的綜藝大哥大節目最後也有一個水晶球達人-胡啟志,表演了媲美太陽馬戲團大鐵環特技, 這鐵環,直徑和他的身高差不多,表演時他整個人用雙手雙腳以大字型撐住整個大鐵環,靠著全身的力量操控著大鐵環,作出旋轉、擺盪...等高難度的動作,彷 彿人環合一,令人又驚又奇,現場所有人的目光完全被胡啟志所攝住,他的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的專注及自信的神情,技驚四坐,令人動容。

「銀行理財法」之WebAtm篇


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「銀行理財法」。
讀卡機
素求:1.節省轉帳手續費;2.不用出門;3.賺取比一般活存高的利息

首先鎖定的銀行包括HsbcDirect, 中國信託, 永豐, 國泰世華, 郵局
1. 申請網路銀行,將常用帳號作約定轉入帳號的設定,包括晶片卡也同步作約定轉入帳號。
2. 去開利率較高的新戶頭。
3. 就是整合手邊帳戶,把錢集中在幾個帳頭即可。


  第一個考量是,不用再出門了。
  尤其是到了懷孕後期,肚子越來越大,若非必要,真不想再騎著機車外出奔波。即使沒懷孕,市區的停車位很難找,即使是機車也是如此,老是為了找停車位繞啊繞的;有時候只是為了刷個本子,來回時間就要花費個半個小時,天氣又熱,久了之後真的很煩!
  第二個考量是,可以節省轉帳手續費。





  其實我的步驟有些錯誤,應該是要整合帳戶=>開立新戶=>申請網銀  才對。
  但我是去申請網銀後,才開始摸索出來的,算是錯誤中學習吧。

  這些步驟其實都沒什麼,去申請就有了,重點是,那些銀行有優惠,怎樣去利用銀行戶頭來得利。

  在這裡就要推廌匯豐銀行 HSBC Direct帳戶及永豐銀行無摺戶。

辦匯豐銀行 HSBC Direct帳戶的優惠有
  1.利息較高:
   他們主打的是活存利率1.5%,乍聽之下,還好。但一般活儲利息只有0.4%,
   相差了三倍;如果是薪資轉帳戶,一般有1%左右,也差了0.5%的利息。

  2.約定帳戶轉帳免手續費
   是的是的,轉帳免手續費,不限次數,等於一次一省就是17元。
   不過僅限於約定帳戶,網拍者不適用。

  3.跨行提款免手續費
   這點就太誘人了。為了節省跨行提款手續費,
   我之前都還特地在郵局裡存一筆錢,為什麼?因為郵局提款機最多啊
   (其實應該是中國信託的最多,幾乎每個7-11都有,但我沒中信戶頭),
   但每次去郵局存款,都要等很久,加上每次拎著一兩萬元現金去存款,
   又很剉(被搶或不見了怎麼辦?)
   跨行提款免手續費對我而言,吸引力太大了!

但他也有一些缺點:
  1.也算是無摺戶,完全要靠網路銀行,無法臨櫃辦理(資金存入只能靠轉帳)。
  2.提款卡只有查詢及提款功能,並無轉帳功能。


  這兩點使得他的功能性大受限制,(但也有人覺得這是優點,功能越少,錢越安全,不會被盜轉走),想領錢只能靠提款卡,想存錢只能轉帳轉入,轉入的手續費要17元,如果沒有搭配其他方法,轉入手續費都比利息高。


第二個要介紹的是,永豐銀行的無摺戶

優點是:一個月八次轉帳免手續費
缺點是:
  1.無摺戶沒有存摺,申請完後,一整個空虛XD
  2.戶頭需滿50000元才能申請網路銀行,戶頭餘額要在1000元以上。


  無摺戶就是要搭配網路銀行來使用才有感覺,不然,不小心會忘記自己有開那個戶頭(太空虛了)。

  我去申請時,永豐銀行裡的人對於無摺戶的開戶作業還不太熟悉,他們一直想勸我開一般戶頭就好,而且,對於無摺戶一個月有八次轉帳免手續費優惠並不知情,還說「要戶頭平均餘額裡達五萬元才有這項優惠喔」,我就笑一笑,堅持要開無摺戶(奧客來了)。

  好啦,閒話不多說,以下是我怎麼利用匯豐及永豐來存錢的方法

首先,

1. 我有三個帳戶,國泰世華,永豐無摺戶,匯豐HSBC Direct戶頭

2. 有錢先放在永豐裡,預估三個月內的花費,轉帳至HSBC Direct戶頭

3. 把剩下的錢,全部轉到國泰世華去,存定存。


  先把錢都存在永豐銀行裡去,因為一個月可以有八筆轉帳免手續費,要善加利用,所以把永豐當作資金的滙總站,來進行資金分配。

  我都是先預估一下,手邊留一些活錢(大約是三個月的生活費),轉存到HSBC Direct (1.5%),平時花費就去任一提款機領錢,不會扣到跨行手續費7元。

  (其實生活上有很多應繳費用,如水電費,電話費……拉拉雜雜加起來也有好幾千元吧,可以的話,儘量辦理信用卡轉帳,一方面可以累積紅利及現金回饋,二方面可以延遲付款。我都是先把這些應繳的信用卡款存在匯豐,等到繳款期限快到時,再到便利超商領錢來繳卡費。如果信用卡費是從帳戶扣款的話,就把該帳戶設為匯豐的約定轉帳帳戶,扣款前二天,再把錢轉入即可。)

  剩下的,預估半年內可能有的花費,轉存到國泰世華,存三個月定存 (2.03%)

  再剩下的,轉存到國泰世華的一年期電子存單 (2.53%)

  定存單我都以二萬為一張來存,是怕如果臨時有急用,可以先解約一兩張定存單來用,不用全部一大筆都解約,損失利息。
 
  永豐銀行本身我也會留一些閒錢,在網拍上買東西要轉帳時可以用。

  另外,前面提到國泰世華銀行,是因為我本身就有這個帳戶,加上他現在存一年期電子存單有2.53%的優惠,所以我才把定存都存在那裡。其實大家可以直接定存在永豐銀行即可。


  所以我現在的銀行生活是,當老公領錢回來時,走到巷口的永豐銀行存現金,之後就回到家,大約計算一下,再開始在網路上進行資金分配,不用出門,很方便。


  因為永豐銀行就在我家附近,我家老公薪水不固定且是領現金居多,所以對我而言,這樣操作很方便,但不是每個人都適用,如果是薪轉戶的話,就要算一下轉帳手續費跟利息之間的差距了。